1、生长太快引起的饥饿
婴儿2周、6周和3个月左右时体格生长发育速度较快,有时在这期间婴儿显得特别饿,频繁要求吃奶随着婴儿吸吮频率的增加,母亲的乳量会随之增加,然后婴儿吃奶次数就会减少。
处理方法:检查婴儿的含接姿势以及每次喂哺时间的长短,检查母亲的喂哺姿势、乳量和流速。
2、肚子胀气
由于消化功能不够完善,所以新生儿会不定期出现腹胀现象。
处理方法:避免宝宝过饿才喂奶,母乳喂养的妈妈则少吃一些产气食物(如豆类、豆浆与地瓜等)。可给新生儿做腹部按摩及排气操。
3、想睡觉
有些小宝宝在睡觉之前显得比较烦躁,如果宝宝的眼皮显得很重或一直揉眼睛,那就表示想睡觉了。
处理方法:请给宝宝提供一个温馨、安静的睡眠环境。
4、妈妈吃了重口味的食物
母乳喂养的妈妈如果吃了口味比较重的食物,如辣椒、洋葱、咖喱等,宝宝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哭闹。
处理方法:母乳喂养的妈妈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或含咖啡因、酒精的食物与饮品,以免影响到宝宝的情绪反应。
5、尿布湿了
这种状况比较容易判断,目前许多纸尿裤都有尿湿显示功能。
处理方法:注意观察纸尿裤是否已经膨胀,以便及时更换。
6、有情感需求
新生儿怀念在妈妈肚子里的温暖感觉,所以通过哭闹来获得妈妈的拥抱和呵护。
处理方法:安抚婴儿的最好办法是抱紧她,拥抱能够有效安抚宝宝情绪。
7、环境过于嘈杂
太多嘈杂的声音、震动或视觉刺激,也会让宝宝变得不安、爱哭闹。
处理方法:避免过度嘈杂的环境,适度的安抚或温柔的触摸,都可以有效缓解宝宝的情绪。
8、不舒适
新生儿调节体温的能力还不够强,环境温度过热或过冷都会让宝宝感到焦躁或不舒服。
处理方法:室内维持舒适的温度(24-26℃),外出时及时给新生儿添减衣服。
9、肠绞痛
①有些婴儿的哭闹不是上述原因引起的,而是一种规律性的哭闹,每天在某一固定的时间连续哭闹不停,多在傍晚或晚上。哭闹时,宝宝的脸会涨红、下肢蜷曲于肚子上,好发于3-6周新生儿。3个月大左右时,肠绞痛的发生率将大大降低。
②处理方法:通过紧密接触、轻轻抚摸和按摩腹部常能使婴儿感到舒服,抱持肠绞痛的婴儿有以下方法:
A、顺着你的前臂抱住婴儿,用另一只手轻压在婴儿背上,轻轻
地前后移动。
B、取坐位,抱着婴儿让他坐在你的膝上,婴儿的背靠在你的胸
前,搂住婴儿的腹部,轻轻按压腹部。
C、请父亲抱住婴儿,直立位,婴儿靠在他胸前,头正好贴在颈
前喉头处,他应轻轻地发出哼哼声,让婴儿听到他深沉的声音。
10、生病或疼痛
婴儿生病或疼痛时哭声和平时不同,会伴有疾病的一些表现,如吃奶减少或拒奶、呕吐、腹泻、发热、反映差等。
处理方法:一旦宝宝出现不吃、不睡、体重不增加、行为突然异常等状况,或是哭泣声音和平时明显不同,更像是疼痛、发烧等原因所引起的哭闹,那就很可能患上了某些儿科疾病,请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