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头皮血肿是常见产伤之一,多见于顺产分娩儿在胎头下降过程中受骨盆挤压、摩擦致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蓄积于颅骨与骨膜之间而引起的局部包块。
2、病理生理:此类患儿产程长,伴难产,常有头位产、产前助产或胎头吸引史,以第一胎第一产患儿多见。
3、临床表现:头皮血肿不应超过骨缝,外观与皮肤颜色一致,触诊肤温正常,有波动感。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增大,2-3天达高峰,此后逐渐减小。以顶枕部常见,其次未额部与枕部,可出现在单侧或双侧。
4、治疗原则
①一般治疗大于80%的新生儿头皮血肿在3-4周内可自然吸收,一般无需特异性治疗,出现血红蛋白降低、胆红素水平增加时应及时对症处理。
②手术治疗一旦发现头皮血肿外观光整、触之质地坚硬、CT提示血肿骨化、颅骨破坏,就必须手术治疗,以免日后演变为头颅生长不对称、脑膜脑膨出等。
5、患儿的护理及管理
①头皮血肿临床较多见,患儿大多在3-4周内自然吸收,预后良好。
②体位护理
每2小时更换体位,以健侧卧位为主,避免将监护仪导线、输液延长管等压在患儿身下或缠绕。观察头部受压部位,大多患处皮肤正常,有时会有破损,破损处予敷料覆盖,头部给予水枕,忌局部按摩或热敷。
③病情观察
每班观察患儿头皮血肿增长或消退的速度,由于血肿吸收,可导致患儿黄疸发生早且重,应密切随访患儿皮肤颜色及胆红素情况。当患儿血肿较大时,应及时随访血红蛋白及凝血功能,出现贫血时予以输血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