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特殊病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一、概念

    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胆汁淤积酸升高为特征,主要危害在于胎儿,使围产儿并发症和死亡率升高。

    二、病因

    1、雌激素水平:胆盐转运受阻,胆汁酸代谢异常;胆汁酸流出受阻,回流增加;雌激素代谢产物致胆汁淤积。

    2、遗传和环境:母亲或姐妹有ICP发病史发病率升高;智利、瑞典发病率高;我国长江流域发病率高;冬季发病率高于夏季。

    三、影响

    对孕妇患者伴有明显的脂肪痢时,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减少;可导致产后出血。对胎儿及其新生儿胆汁酸作用使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发生胎儿窘迫、早产、羊水胎粪污染;不能预测的突发的胎死宫内、新生儿颅内出血。

    四、临床表现

    1、瘙痒:首发症状,妊娠出现28~30周;夜间加重、分娩数小时或数日内消退;瘙痒程度不一,常呈持续性。

    2、黄疸:轻、中度黄疸、皮肤、巩膜污染;尿色加深。

    3、皮肤抓痕:不存在原发皮损,瘙痒皮肤出现条状抓痕,皮肤组织活检无异常发现。

    4、少数孕妇会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痛及轻度脂肪痢。

    五、治疗原则

    缓解瘙痒;改善肝功能;加强胎儿状况监护;延长孕周。

    六、注意事项

    1、注意休息,尽量左侧卧位休息,每日定时自数胎动,若有胎动减少,及时就医。

    2、定时产检,复查肝功能及胆汁酸。

    3、遵医嘱用药,遵医嘱使用保肝、抗过敏等药物。

    七、用药科普

    1、熊去氧胆酸:从母体胆汁循环中排出内源性疏水性胆汁酸,增加胆汁酸通过胎盘由胎儿向母体的转运,利于胎儿体内胆汁淤积胆汁酸的排出,保护体外培养的肌细胞受内源性胆汁酸的细胞毒性作用。可降低体内胆汁酸水平,但不能降低胎儿窘迫的发生率。

    2、地塞米松:可降低ICP瘙痒症状,改善胆汁酸,肌酐水平;促使胎肺成熟。

    3、思美泰:在肝内通过转巯基反应可促解毒过程中硫化产物的生成,这些反应有助于防止肝内胆汁淤积,适用于肝硬化前和肝硬化所致肝内胆汁淤积。

    4、易善复:使受损的肝功能和酶活力恢复正常,将中性脂肪和胆固醇转化容易代谢的形成,促进肝组织再生,调节肝脏的能量平衡,稳定胆汁。

来源:2024年11月1.0版  (CK_FC)


秀英院区:海口市秀英区永万路28号
府城院区:海口市琼山区府城街道琼州大道18-1号
门诊时间:08:00-18:00  (全年无休)
意见反馈/举报:hnxdfe0898@163.com


Copyright 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有限公司 all rihgts reserved. 琼ICP备1000225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