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特殊病种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指妇女在妊娠期间感染了一种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也可以是妊娠前即患有一种病毒性肝炎,妊娠可能与肝炎相互作用导致病情加重。

    一、自觉症状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开始主要表现为与早孕反应无关且其他原因无法解释的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厌油、肝区疼痛等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和病情程度的加重,患者可出现发热、乏力、黄疸、肝功能衰竭等症状。

    二、传播途径

    根据感染病毒类型的不同分型及特点可将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不同的病毒性肝炎。

    不同类型的病毒型肝炎传播途径有所不同。

    甲型和戊型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乙型主要通过血液、唾液及母婴垂直传播;

    丙型主要通过血液和母婴垂直传播;

    丁型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垂直传播;

    戊型主要通过水源污染、粪-口途径传播。

    三、易感人群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医源性暴露;

    吸毒或不洁性生活的女性。

    四、常用药物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五、保肝治疗

    给予足量的葡萄糖和维生素,以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等口服维生素为主。如果有黄疸严重或有出血的倾向,可给予维生素K;如果病情较重,食欲差或呕吐严重影响了进食时,可静脉滴注维生素C。在医生指导下,也可使用葡醛内酯、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药物。

    六、抗病毒治疗

    常用药物有干扰素,以及替诺福韦、替比夫定等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最好在孕前进行。使用干扰素治疗的女性,在停药后6个月可以考虑怀孕;使用替诺福韦、替比夫定等药物的女性,在怀孕后可继续使用,但需加强监测。

    七、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干预

    (一)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

    所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均于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注射方法为肌内注射。注意必须与乙肝疫苗的注射部位不同,也不可于乙肝疫苗吸入同一注射器内注射。

    (二)乙肝疫苗接种

    所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均应按照最新版《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中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程序,于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接种首剂乙肝疫苗,并按规定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

    (三)儿童喂养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八、注意事项

    ●注意休息,适度运动,以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为宜,时间不宜过长。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放松心情。

    ●避免暴饮暴食,戒烟戒酒戒毒。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食用易消化的食物。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对毛巾、餐具等用品进行消毒。

    ●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保健品等,以免加重肝脏损伤。

    ●本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急性期的患者应注意隔离。

    九、特殊问题

    (一)母乳喂养

    鼓励HBV感染孕妇对新生儿母乳喂养,乙肝母亲孕期经抗病毒治疗,产后停药者,鼓励母乳喂养。

来源:2024年11月1.0版  (CK_FC)


秀英院区:海口市秀英区永万路28号
府城院区:海口市琼山区府城街道琼州大道18-1号
门诊时间:08:00-18:00  (全年无休)
意见反馈/举报:hnxdfe0898@163.com


Copyright 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有限公司 all rihgts reserved. 琼ICP备1000225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