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是第27个“世界哮喘日”,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和气促为典型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加重。据最新数据,全球哮喘患者已超过4亿,我国患者人数逾4500万,其中儿童占比较高。尽管哮喘无法根治,但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80%以上的患者可以实现症状的长期控制。然而,现实中许多患者因缺乏认知或治疗误区,导致病情反复甚至恶化。
哮喘治疗的三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哮喘会“自愈”,不用治疗
许多家长认为儿童哮喘会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好”,但事实上,60%的儿童哮喘在青春期前症状可能缓解,但仍有30%-40%的患者在成年后复发。若不及时治疗,哮喘可能导致肺功能永久损伤,甚至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误区二:急性发作时才用药,平时不需要治疗
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需要长期规范用药控制炎症。仅在急性发作时使用缓解药物(如支气管扩张剂),无法阻止气道炎症,反而会加速病情恶化。
误区三:吸入药物有害,不敢用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是哮喘控制的“金标准”,其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全身副作用极低。正确使用吸入药物不仅能有效控制症状,还能显著降低急性发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