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支气管肺炎
定义: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是病原体经支气管入侵,引起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的炎症。
常见病原体: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支原体、衣原体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人群。
常见症状: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喘息、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胸痛、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二、治疗与护理
遵医嘱治疗:
药物治疗: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支原体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根据症状给予退热、止咳、祛痰、平喘等对症治疗。
氧疗:对于低氧血症的患者,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缺氧状况。
雾化治疗:通过雾化吸入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起到湿化气道、稀释痰液、缓解支气管痉挛等作用。
生活护理:
休息与活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进行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50%-60%,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口服祛痰药物等方法稀释痰液。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机体消耗,稀释痰液,促进毒素排出。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发热护理: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如冰袋冷敷、温水擦浴、口服退热药等。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受凉。
三、预防与康复
预防感染: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避免接触感染源: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
接种疫苗:婴幼儿、老年人及高危人群可接种肺炎疫苗,以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增强机体免疫力。
康复锻炼:
呼吸功能锻炼: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以增强肺功能,改善呼吸状况。
适当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期进行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呼吸道症状,应戒烟限酒。
四、自我监测与就医指导
自我监测: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如咳嗽、咳痰、发热、气促等症状是否加重,是否出现新的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
就医指导: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1、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
2、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等严重症状。
3、出现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嗜睡等精神症状。
4、出现尿量减少、四肢湿冷等休克表现。
五、心理支持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病情康复。
家人支持:家人应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寻求专业帮助:如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来源:2025年5月1.0版(NK)